彩超报告单上的“脾大”是什么?
肝病患者在进行常规彩超检查时,彩超结果上写的脾大是怎么一回事?那脾大随之带来的危害是什么?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脾大是怎么形成的吧!
脾大形成原因是因为肝硬化时,肝脏结构改变,纤维组织增生和假小叶形成,增加了门静脉血流阻力,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门静脉压力升高。门静脉高压迫使血液通过侧支循环回流,增加了脾脏的血液量,血液在脾脏内淤积,导致脾脏充血和肿大。长期充血和炎症反应会促使脾脏组织纤维化,使脾脏质地变硬,体积增大。脾脏充血会刺激脾脏内的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增生,导致脾功能亢进,进一步加剧脾脏肿大。
脾大不仅是肝硬化的常见表现,还可能引发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。脾功能亢进(简称脾亢)是指脾脏功能异常增强,导致血细胞破坏过多,可能引发多种危害,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:
1. 血细胞减少
贫血:脾亢会破坏过多的红细胞,导致贫血,表现为乏力、头晕、面色苍白等症状。
白细胞减少:脾亢破坏白细胞,增加感染风险,患者容易发生反复感染。
血小板减少:脾亢破坏血小板,导致凝血功能下降,患者可能出现出血倾向,如皮肤瘀斑、牙龈出血、鼻出血等。
2. 免疫功能异常
脾亢可能破坏免疫细胞,削弱免疫功能,增加感染风险,尤其是细菌感染。
3. 加重门静脉高压
脾亢常伴随脾脏肿大,进一步增加门静脉系统的压力,加重门静脉高压,可能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。
4. 脾脏进一步肿大
脾亢和脾脏肿大相互促进,形成恶性循环,脾脏持续增大可能压迫周围器官,引起腹胀、腹痛等不适。
5. 代谢紊乱
脾亢可能影响代谢功能,导致代谢紊乱,进一步损害健康。
6. 生活质量下降
贫血、感染、出血等症状会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。
所以脾功能亢进的主要危害包括血细胞减少、免疫功能下降、加重门静脉高压、脾脏进一步肿大、代谢紊乱和生活质量下降。治疗通常需要针对原发病(如肝硬化)和脾亢本身,必要时可能需手术切除脾脏。